4月23日,贵阳贵安“筑人才·强省会”2025年高校毕业生留筑双选会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“宏志助航计划”专场招聘会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举行。
招聘会现场。
本次活动由中共贵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,共青团贵阳市委、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承办,中共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工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、云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云岩区人才服务中心、各区(市、县、开发区)党(工)委办公室、组织人事部和贵阳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,现场107家优质企业携288个岗位、超2300个人才需求诚聘英才。
访企拓岗 精准对接
在“访企拓岗”工作座谈会上,政企校三方联动搭建产才对接平台。贵州财经大学与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分别介绍了2025届毕业生规模、当前留筑就业现状及本次招聘会的岗位分布情况。七家重点企业代表——贵阳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外运物流(贵州)有限公司、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、贵州航越科技有限公司、贵阳星力百货集团有限公司、贵阳市贵凤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、贵州戴玛科技有限公司分别阐述企业发展现状与核心岗位需求。
“访企拓岗”专项活动座谈会活动现场。
活动现场通过“政策宣贯+需求发布+定向洽谈”的立体化对接模式,重点围绕大数据、现代物流、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,建立政企校三方信息互通机制。校企双方从人才联合培养、实习基地建设、科研项目合作等维度展开深度磋商,着力破除产教融合壁垒,构建起“产业需求牵引人才供给、政策配套保障就业质量”的良性发展生态。
“作为贵州本土商业龙头企业,贵阳星力百货集团始终践行商业人才培养使命。其中,‘新苗计划’是面向应届毕业生打造的管培生培养体系,通过‘校企联合选拔-定制化轮岗培训-管理岗位定向输送’的链条机制,将具备优秀学习力与创新力的高校人才培育为储备干部。今年,集团计划在超市运营、商业综合体管理等业务板块招收29名应届毕业生,同步探索‘双导师培养+见习基地共建’等校企合作模式。借助本次‘访企拓岗’专项行动的契机,企业期待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,为贵州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。”贵阳星力百货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何丽表示。
招聘会现场。
“人才集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留筑行动工作,本次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的留筑专场招聘会,我们结合学校今年毕业生的情况,积极沟通,广泛对接,协助配合多渠道收集、梳理岗位信息,尽可能加强岗位匹配度,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、抖音等新媒体平台,发布招聘会相关信息,积极动员同学参与,我们在现场设置了贵阳市‘卡钱户房岗’留筑政策咨询台等功能区域,方便同学咨询了解情况。”贵阳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副总经理袁平表示,下一步,集团将依托中国贵阳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的运营主体优势,加速形成人力资源机构集聚效应;深化“筑梦驿站”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建设,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、岗位对接等全链条支持;同步完善青年人才公寓保障体系,通过租金补贴、社群活动等举措增强留筑归属感。
企才匹配 双向奔赴
招聘会现场,许多企业展位前都排满了长队,企业和求职者双方围绕岗位要求、职业发展路径、薪资待遇等问题面对面交流,现场人头攒动、气氛热烈。
招聘会现场。
“此次招聘我们重点推出考研咨询服务顾问、新媒体运营及营地学管师三类岗位,聚焦企业发展战略需求搭建人才梯队。在选拔标准上,相较于院校层级与专业匹配度,我们更注重候选人的项目实操能力与问题解决素养。近期通过线下双选会成功吸纳的4名新员工,均展现出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。这种定向招聘模式不仅实现了流程优化——从简历筛选到录用周期大幅度缩短,更通过校企深度需求对接,使岗位适配度和专业契合度显著提升。”贵州首新文道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简凤娟说道。
招聘会现场。
“作为退役军人重返校园的即将面临毕业的‘十字路口’,职业选择需要更开放的视野。”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胡荣坦言。在完成学业面临就业抉择时,他并未将求职范围限定在自动化对口领域。“校园招聘会的价值在于搭建了系统化就业服务体系——既集中获取多元岗位信息,又通过企业面对面沟通帮助毕业生建立职业认知坐标系。这种双向互通的平台,能有效匹配个人发展诉求与市场需求。”
招聘会现场。
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三学生穆钰婷说道:“通过线下实地和企业面对面沟通,我锁定了三家意向单位并针对性投递了简历。这种线下场景极大提升了求职匹配效率——既能直观评估岗位适配度,又能通过与企业HR直接沟通校准职业预期。”她特别提到校园招聘会的双重价值,“既集中呈现了区域重点产业用人需求,又帮助我们在多元岗位对比中建立系统的职业认知框架,这对平衡个人发展诉求与市场实际需求至关重要。”
政策咨询服务区。
当天,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个服务区,为求职者提供简历打印、职业规划咨询、就业政策解读等一站式服务。这些服务不仅让求职者们感受到了招聘会的贴心与周到,也让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求职方向和目标,通过搭建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,实现了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精准对接。
接下来,贵阳贵安将继续为毕业生提供多层次、全方位的就业岗位,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撑,各高校和企业也将紧紧围绕新时代科技创新和区域发展需求,统筹开展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,让毕业生拥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,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。(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开学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